-
汉字之光,何以照亮中华文明(上)
本文约4300字阅读需要11min编者按: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指出:“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。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,3000多年来,汉字结构没有变,...
2023-09-30 | 来源:道中华
-
十六国北朝的炎黄认同与中华意识有何关系?
本文约3100字阅读需要8min近日,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、民族研究所陈鹏副教授接受“道中华”专访,对十六国北朝时期的炎黄认同与中华意识进行详细解...
2023-09-30 | 来源:道中华
-
许宪隆:中华文明何以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开放体系?
本文约3500字阅读需要9min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,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,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、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...
2023-09-30 | 来源:道中华
-
古城新读|大同,何以如此“大同”(下)
记者:如此看来,大同的确是历史悠久、底蕴深厚的一片热土。听说大同还出土了一些早期人类文明遗址,近年来又有关于新石器后期人类文明的重大发现。请您谈谈这方...
2023-09-30 | 来源:道中华
-
古城新读|大同,何以如此“大同”(上)
“东连上谷,南达并恒,西界黄河,北控沙漠,居边隅之要害,实京师之藩屏。”明末清初的地理学家顾祖禹如此评价山西大同(时称大同镇)。▲大同云冈石...
2023-09-30 | 来源:道中华
-
盛极一时又突然消失,被称为“中华文明前夜”的它经历了什么?
来源:瞭望智库(zhczyj)作者:崔赫翾瞭望智库观察员中华文明发端于何时、何地?经历过怎样的曲折、回合?这些问题牵系根脉,事关“何以中国”。寻找...
2023-09-30 | 来源:道中华